新闻中心
经营动态
文化生活
媒体报道
荣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08
2014.08
董事长徐杰:从等分房到抢房思想转变快
来源:半岛都市报 浏览次数:2539次


地产人眼中的15年巨变

徐杰(青岛荣置地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山东新房改方案出台,本土房企各领风骚,将青岛楼市推向第一个繁荣时代。2006年起,万科、龙湖、华润等一线房企陆续布局青岛,提升了项目的开发品质;同年,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政府频频对楼市进行调控,推出“国六条”。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青岛的城市美誉度,房产市场更加繁荣。现在 ,“拥湾发展,三城联动”的城市发展规划已经确定,特别是西海岸新区及蓝色硅谷等重点区域建设的启动,大青岛格局初步呈现,楼市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


从等分房到抢房思想转变老快了

从 1999 年到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巨变的8年。从原本只能论资排辈等待单位分房,到后来可以花钱买房,再到后来出现超级地产大鳄和大盘,人们的喜怒哀乐,可谓随着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一起来盘点青岛楼市巨变间的大事记 ,来回顾房地产市场带给我们的那些爱与哀愁吧。

1999年

全面告别福利分房

对很多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来说,取消福利分房,进行房改,仍然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人们就已经习惯,工作后开始论资排辈,年轻时分到属于自己的一间小房,等到资历老了,级别高了,再分更好的房。但房改,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人们可以凭自己的经济能力 ,来决定自己的居住条件,人们用现在看来少得惊人那时却是天价的数字,买下了单位的房产,真正拥有了自己房子的产权。从1998年下半年,到 1999年福利分房基本全面停止。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市场上的商品房开始试水。但开局并不如人所愿,大部分人对此仍然带着怀疑的眼光,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地段,那时即便是1000多元一平方米也无人问津。但关于房产的观念之变,已经开始萌芽。

2000年浮山后,1500元/平方米

如果你问一个青岛人,青岛哪个地方的房价变化得最让人咋舌,相信十个人有九个人会回答—浮山后。从最开始的一片菜地,到后来成为实惠型的温馨家园,再到如今的豪宅所在地,浮山后用短短十几年,实现了“三级跳”。2000年的浮山后,处于开发第二年,不过,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浮山后的房价就从最开始不足千元每平方米,涨到了1500元左右/平方米,人们从不断涌入的大开发商和日渐崛起的大楼盘中,看到了浮山后的未来和希望,从这一年开始,浮山后的楼盘价格一日千里,成为岛城房价涨得最快的一个区域。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岛城一核心居住区,并成为了中产阶层偏爱的居住地之一。

2001年贷款买房渐被接受

从开始对商品房的胆怯,到逐步接受,再到狂热追逐,中国人也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从2001年开始,商品房时代全面开启。年轻人结婚,考虑的第一个话题,已经变成了买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21世纪初的年轻人来说,尽管那时候房价跟现在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但那时的房价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天文数字,在经济压力之下,向银行借钱买房,成为大家新的出路。2001年甚至还有出版社专门出书,教大家如何办理房贷。从被家人阻止和不理解,到后来几乎全民房贷,人们对贷款买房的接受之快,也可以载入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2002年楼市火速升温

楼市发展到2002年,几乎到了只要是房就不愁卖的阶段。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近30%,相当于GDP增长的3.5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入了真正的黄金年。

为什么楼市在 2002年前后出现了这种突飞猛进的变化,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房改之后,人们对于居民个人购买住房的全面接受,以及各种房贷政策的利好。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当中 ,除了开发企业,还有物业管理公司、中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房地产消费主体由过去的集团购买为主,变成以个人购买为主。居民购买商品住宅已占总数的94% 以上,并有相当部分人开始投资非住宅商品房,如商铺、产权酒店等。而且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炒房的人开始出现。

2003年大盘时代开启

超级大盘,对青岛人而言,在 2003年不再陌生。天泰·奥林匹克花园和荣昌·千禧国际村的出现,让青岛市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大盘”的魅力,自成一体又完善的配套,优美的社区内自然环境,让楼盘俨然成为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小镇”,这也打破了人们传统印象中对只具有居住功能的“房子”的定义。与此同时 ,两个大盘也为城阳板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买房者,将目光投向了近郊,超大楼盘加上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得远离市区到近郊置业,成为了一种新的居住潮流。时至今日,这两个大盘在青岛仍颇具影响力,也成为了开启城阳板块的领航者。

2004年从严调控

从2002年开始,青岛房价就开启了高速上涨模式,2002年至2004年分别以7.6% 、14.6%和15.2%的幅度逐年递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均位列第三名。特别是2004年,几乎每月一涨,上涨速度之快真的让人伤不起。青岛房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银监会列为重点监控的八大城市之一。不只是青岛,2004年,全国房价都在飞速上涨。在楼市过热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公开竞价出让。开发商需在两年内实施开发,否则土地将被无偿收回。“8·31”土地大限由此得来。虽然此举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但直接导致了2005年更加严厉的调控出台。

2005年浮山后成绝对热点

如果说2000年的浮山后,只能让人觉得是村里来的姑娘换上了新衣裳,那2005年的浮山后,则绝对已经上升为城市女白领的阶段。2005年的青岛楼市,浮山后成为了绝对的热点。从2004年湖光山色作为浮山后片区第一个高档小区入住开始,浮山后就成为了众多大开发商瞄准的焦点。2005年,四季景园、鲁信长春花园等超大社区开盘,再次印证了浮山后的独特魅力。尽管那时这里四五千元每平方米的房价,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值”,但事实证明了当时在这里买房的人,都相当有眼光。在之后的几年中,浮山后片区的配套一日千里,人口越来越集中 ,超市、医院、学校相继投入使用,房价更是跟着翻倍涨。

2006年大鳄来了

2006年,青岛楼市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一片高歌猛进的历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全国一线地产大鳄的纷纷入驻。上实、宝龙、绿城和万科的集体亮剑,让青岛楼市一片沸腾。此时的青岛楼市,房价和地价在全国也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上当时国家的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选择在2006年进入青岛,不禁让很多业内人士为外地大鳄们捏了一把汗。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困扰?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略显多余,从200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一线地产大鳄进驻青岛,时至今日,在每年的青岛楼市排行榜上,前十名中过半都是外地地产大鳄的身影。“狼来了”并不是坏事,人们看到,青岛的房子盖得越来越高大上,人们的居住理念也因为大鳄们的进驻而不断变迁。

半岛都市报 记者 付明实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 青岛荣置地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207587号 技术支持:汇商传媒